今年,国产乘用车市场从比井喷更幸福的后井喷阶段步入理性回调阶段。市场增长速率的大幅减缓让习惯在快车道上高速行驶的汽车企业感到压抑甚至窒息。那么,在7个类别车型市场里,哪些类别车型的市场增幅下降?哪些反而在逆势上扬?各个区域市场的品牌车型竞争呈现出怎样的基本态势?在未来一个阶段内,消费形态和竞争格局会出现哪些重要变化?在这篇报告里,将在7个类别车型易车指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性研讨。
1 国产乘用车市场基本形势分析
跟去年同期的销量和销售环比相比,今年市场的理性回调呈现出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市场震荡调整的幅度明显加大。无论是1月、4月和7月的降幅,还是3月、8月和9月的增幅,今年的变化幅度均超过去年同期。
二是6月整体市场提前进入上升通道。这是今年和往年市场差异最显著的所在。往年,6月的降幅虽然在逐步收窄,但是整体市场仍然处于下行通道之中。
这两个迹象明晰地宣示出一个重要的市场讯息:经过两年的市场井喷,市场内部的消费能量已经得到相对充分的释放。但是,国民快速进入有车生活的期望使国产乘用车市场不断得到新消费能量。一边是消费能量的快速释放,一边是消费能量的持续新生。这两种消费作用力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动平衡。如果没有重要的新作用因素产生,这种市场形势将会延续下去。
从类别车型角度考察,今年前三季度,7个类别车型的市场形势可谓是冷暖不同季、冰火两重天。
微型车的市场份额在今年悄然萎缩。从1月到9月,萎缩幅度超过了20%。在整体市场的回暖初期,微型车毫无知觉地继续滞留在冰冷的下行通道里。直等到市场阳气蓬然上腾的时候,它才像是被烤痛一般惊跳起来。这说明微型车现有顾客人群的消费能量过于虚弱,以至无法对市场气候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回应。>>详细:2011年三季度国产微型车市场易车指数报告
多款重磅级小型车上市,就象绚丽的礼炮,打破了小型车的原有竞争秩序。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小型车市场的销量大幅提升,震荡幅度更加猛烈。这种市场态势表明,小型车内部的市场竞争秩序正在重新调整,新的消费能量正在凝聚。预计这种市场能量将持续释放到年底。>>详细:2011年三季度国产小型车易车指数分析报告
今年1月,紧凑型车在国产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是47.41%,3月跌至44.03%。二三季度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在7月份自然回落之后,9月份的销售环比增幅明显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这种态势发出一个强烈的市场讯息:在经过半年的理性回调之后,紧凑型车市场正在重新聚集起复苏的内部能量。>>详细:2011三季度国产紧凑型车易车指数分析报告
与紧凑型车理性回调的形势相比,中型车市场俨然春阳下的花野,一派和煦欢畅的气息。在一季度的季节性自然震荡后,中型车市场在二季度和三季度保持持续而温和的销售上升势头。去年6月和7月的低迷态势在今年没有重演,从而让今年的销售形势得到结构性改善。稳健上升的发展步态表明中型车市场的内部结构正在得到稳定,消费势力正在沉着地释放能量。>>详细:2011三季度国产中型车易车指数分析报告
在市场回调的严厉形势下,中大型车的销售形势依然表现出韧性十足的稳定。5月份市场下探之后, 6月份迅速回转,市场销量大幅上扬,7-9月进入上升通道。这表明中大型车市场的消费势力保持着相对旺盛的能量。虽然遭遇市场的冷阻力,但是这些消费能量依然不可遏制地积聚和释放。>>详细:2011三季度国产中大型车市场易车指数分析报告
SUV市场正在经历的退潮,不是销量规模的衰退,而是销售增幅的消失。从销售环比的角度考察,在上半年销势激烈震荡之后,SUV在三季度进入稳定攀升的通道。这与国产乘用车市场的整体形势颇为一致。这表明经过两年的快速成长,SUV已经发展成主流类别车型。>>详细:2011三季度国产SUV市场易车指数分析报告
今年前三季度的MPV市场罕见地呈现出盎然的春意。从整体市场来看,今年的3月、6月和9月是三个市场回暖的时间节点。在这三个节点上,MPV的增幅均明显高于整体市场,表现出不可遏制的上升态势。MPV内部的消费势力正在越来越饱满和活跃。这种态势持续保持下去,MPV将成为下一个市场活火山。详细:2011年三季度国产MPV易车指数分析报告
2 品牌竞争的基本形势分析
从品牌层级来看,今年上半年,大众、现代、日产、别克、雪佛兰、起亚等品牌保持着幅度不同的上升态势,丰田、本田、比亚迪、奇瑞则遭遇强大增长阻力,同比增幅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从销售规模看,大众品牌依然是一枝独秀。在它后面,日产、丰田、现代组成第二阵容。别克、本田、雪佛兰紧随在它们身后,保持着赶超的竞争压力。
从品牌系的角度考察,大众系(大众+斯柯达+奥迪)和通用系(别克+雪佛兰)的整合竞争优势表现得十分明显。
从区域市场的角度考察,在华南以外的所有区域市场,大众独占鳌头,形成全国范围内的销售领先。丰田在所有区域市场均跻身排行榜前五位,并且在华南取得领先地位。除华南以外,现代在其他6个区域市场跻身排行榜前五位。从实际销量看,现代的堡垒市场是华东和华北。这三个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程度不同的强势地位。
日产的堡垒市场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华东和东北。本田的销售强势则分布在华南、华中和西南三个区域。作为自主品牌,比亚迪在华北、华南和西北,奇瑞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取得销售强势,实属不易。这四个品牌在部分区域内形成了自己的强势地位。
最值得思考的是通用旗下的别克和雪佛兰两个品牌。在销量排行榜上,别克和雪佛兰分别占据第五和第七的高位。但是,在区域市场的销售排名上,它们经常位居第六和第七位。这一方面说明它们在各区域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透视出它们在区域营销上存在的问题。这两个品牌的销量要想更上层楼,关键之一就是要将某些区域市场形成强势突破。
3 国产乘用车市场深层战略启示
读过7个类别车型易车指数分析报告,可以得出一个相同的重要感觉:国产乘用车市场在消费形态和竞争格局上,正孕育着新的结构性嬗变。这是因为在国产乘用车市场内部有两股颠覆现有秩序的力量正在迅速成长。
第一股颠覆力量:以心灵娱乐至上为先锋的小众车消费势力正在疾速成长。最终,它们将肢解现有市场格局。
在紧凑型车市场,以英朗GT和XT为首的、注重心灵娱乐的小众车,在去年下半年赢得令人瞠目的快速增长。这类车型的主要购买人群是70-80年代出生的城市新生代人群。在功能性利益、社会性利益、心理性利益和情趣性利益之间,更看重后两者利益所产生的心灵娱乐效应。去年12月份,英朗GT的上牌量高达10019台。这表明注重心灵娱乐效应、以情趣性和心理性利益为主要利益导向的小众车型,正在从小池塘变成大池塘。
中型车市场,大众CC高举心灵娱乐至上的旗帜,在高端中型车市场打响了埋葬商务帝制的第一枪。索纳塔八则高举平民主义旗帜,在次高端市场挥舞造型优势和价格优势两大利刃,杀向商务帝制的市场后院。在这些去商务化车型的联合攻击下,商务车型主导中型车市场的格局会在一两年内被迅速终结。商务车型市场还会存在,甚至还会在中型车的舞台中央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但不会再是唯一的主角。中型车将彻底告别了商务帝制时代,进入利益共和的自由国度。
既然紧凑型车和中型车的小众舞曲已经奏响,小众车浪潮将很快涤荡每个类别车型市场的每一个角落。由此,现有市场竞争格局将被颠覆,小众共和的市场年代将真正到来。
第二股颠覆力量:微型车和MPV市场的消费人群将出现重大的结构变化。这将从根本上振兴这两个类别车型,使之成为国产乘用车的活火山。
微型车的传统顾客人群虽然注重情趣性利益,但是他们的核心利益基石仍然是代步-工具车的性能用途。随着微型面包车、小型车、紧凑型车的产品发展,微型车在代步-工具方面的性能局限越来越被放大。这是造成微型车顾客的消费能量越来越虚弱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传统顾客人群进行深度挖潜,虽然能够救一时之急,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于事无补。能够真正拯救微型车市场的战略方法是:面向大学生、职场新生代、以及某些特定职业人群,进行新生顾客人群的培育。而培育新顾客的核心策略是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定利益期望和汽车生活需求,对位地创新出具有独特价值气质和优势的优秀车型。
同样的形势和任务也摆在MPV面前。在产品价值特质上,现有的家庭多功能用车尚未形成独特的产品概念,也还没有缔造出让顾客产生排他性喜爱的独特价值优势。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别车型,MPV在家庭多功能用途上没有形成跟轿车和SUV进行有效区隔的产品价值样式。因此,中国汽车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对中国顾客的家庭多功能用车需求进行透彻而准确的研究,形成精准的产品概念创新和产品开发设计,让家庭多功能用车具有轿车和SUV无法替代的价值特质和利益差异。只要做到这一点,家庭多功能用车就能迎来黄金市场周期,MPV也会进入一个辉煌的市场发展阶段。
微型车和MPV市场的消费人群将出现重大的结构变化,由此必然引发车型产品价值样式的重大创新。无论中国汽车企业愿意还是不愿意,这是市场的必然趋势,而且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趋势。在这样的形势发生后,微型车和MPV将迎来市场的黄金发展期。国产乘用车的消费形态和竞争格局也会焕然一新。
综上所述,目前国产乘用车处于市场大嬗变的前夜。结构性市场嬗变到来之时,现有市场的消费形态、竞争格局、竞争秩序和竞争规则将全部重新改写。对于这一嬗变,中国汽车企业需要给予高度的战略重视,尽快地准确洞察市场嬗变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趋势,及早作出正确的产品战略规划和营销战略规划。否则,难免被新的市场浪潮覆没。